農民畫家鄭根良正在介紹作品。 邵思翊 攝餘東農民們在畫室學習繪畫。 邵思翊 攝
  中新網衢州6月10日電(記者 柴燕菲 見習記者 邵思翊)日前,在浙江衢州柯城區餘東村的畫室里,農民畫家鄭根良正在給十餘個村民教授繪畫技巧。作為餘東村一個地道的農民畫家,鄭根良幾十年畫筆、鋤頭不離手,現在更是有近一半的村民加入隊伍。餘東村也憑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後現代風格打響了名字,並實現了美術作品向工藝作品的轉變,成為了當地的一項富民產業。
  餘東村以其農民畫聞名遐邇,從鋤頭到筆頭,農民們的熱情從何而來?該村農民畫起始於20世紀60年代當地政府舉辦的一次農民書畫培訓。這些土生土長的農民經過短暫的培訓後,一群有共同愛好的村民,開始在當地農村進行書畫創作,幾十年如一日,一邊從事農業生產勞動,一邊從事書畫創作探索,作品處處洋溢著鄉土氣息。
  作為當地農民畫協會的副會長,64歲的鄭根良可謂是村裡藝術起步最早的人。從不過比肩桌子高度時,年幼的他就表現出對畫畫有獨特興趣。“地裡面活多的時候就少畫一點,像現在空下來就可以一天都在畫畫。”鄭告訴記者,在他的影響下,家中十多口人都有此“嗜好”。
  “這不僅僅是為老百姓帶來了經濟上的實惠,還豐富了人們文化生活、陶冶情操,這事情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。”農民畫在讓鄭根良陶冶情操的同時,也讓他賺的盆滿缽滿,銷售作品、工藝品,畫牆畫一年能增收3萬多元的收入。鄭透露,此前他的一幅畫還在義烏文博會上賣出了3000多元的價格,作品還受到了許多專業人士的好評。
  讓興趣愛好產生效益,讓藝術品成為商品。餘東農民畫自2007年開啟文化產業化之路,在新農村建設的潮流中成為了民間文化的藝術奇葩,特別是近些年來,隨著多位農民畫家接連在各級別畫展上嶄露頭角,其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正日漸提升。
  衢州市柯城區文廣局文物與文化科科長餘仁洪介紹,餘東還以他們創作的農民畫為基礎,製作民間特色工藝品,開發出具有鄉土氣息濃、桔鄉風情重的浙西區域特色文化工藝品,已有10餘個系列樣式20多個產品。
  記者瞭解到,目前從事餘東農民畫、美術工藝品製作、餘東牆畫以及彩燈製作、竹編等為主的文化產業的農民有310人,年文化產值達到325萬元。通過連續參加7屆義烏市中國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,其產品遠銷臺灣、日本、中東、歐洲多個國家,去年,當地農民人均增收創收3100多元,不僅成為該村農民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,而且帶動了農家樂產業、旅游產業及農業產業的快速提升與發展。(完)  (原標題:浙江餘東農民“畫筆”換鋤頭 文化年產值達325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h22fhnh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