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用培訓、考試,交上幾百塊錢,就能“買到”特種設備操作證,開吊車、開叉車、操作鍋爐“一路綠燈”;不需要生產設備達標、衛生合格,只要花上幾萬元、十幾萬元,就能“買到”白酒生產許可證,開工賣酒……這些並非街頭“辦證”小威剛記憶體廣告,而是近期安徽質監系統系列腐敗案爆出的真實案例。(7月28日《經濟參考報》)
  身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質監人員,只是因為能夠接觸到辦證過程中的一兩個環節,就可以堂而皇之地“真證假辦”,甚至是藉機索要好處費,如此明目張膽的腐敗行徑令人瞠目結舌。為什麼“蒼蠅”總能作亂?為什麼“小權大腐”屢屢上演?為什麼總有企業“投懷送抱”?質監人員變身“倒證黃牛記憶體”的背後,監管的漏洞顯而易見。
  蚌埠市質監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科長周成民,雖然只負責諸多流程中的一次蓋章和上傳網絡工作,但是他私自購買證件裸本並私刻其他部門公章,就一人“包攬”了所有所有環節,3月內就辦出了2600多個“網上可查”的“假證”。而安徽省質監局工作人員江麗娜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員,連蓋章、上傳這樣的工作都接觸不到,僅僅負責打印、發證等事務性工作,居然利用發證的機會私自截留合格企業的證件副本,打印上向其行賄的企業名稱並私自編號,從而“一證兩用”、“借證謀利”。從買房子這些“蒼蠅”拙劣的伎倆不難折射出監管這枚“雞蛋”的縫隙有多大!
  對於這些“蒼蠅”來說,雖然自己手中的權力不大,但是面對的監管“更小”。只要自己“關起門來”,做什麼、不做什麼就沒人知道,不僅直管領導不會過問,監管機制也不聞不管。而對於買證的個人和企業來說,花錢買證顯然是“一本外接式硬碟萬利”,更何況買到的還是個“真證”。即便是日後被查出,也只是被吊銷證件而已,付出的代價遠遠不及從中獲取的好處。監管和問責的兩層“疲軟”就造成了“造假”和“買假”的成本低廉,滋生腐敗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  質監單位身負的責任之重自不待言,對群眾日常生活的影響之大也不必贅言。如此“要害”的部門卻滋生了貪腐的“蛆蟲”,危害之大顯而易見。為什麼質監部門不能監管自身的“質量”?為什麼質監部門反而成了“監守自盜”的溫床?不公開、不透明是重要的原因。如果這些證件的辦理要記憶體經過層層公示,在公共服務中心一站式受理、限時審批、公開流程,甚至接受第三方機構的抽查,那麼,陽光之下怎麼還會有“蒼蠅”滋生?還有多少人會敢越線出軌?
 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,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痛定思痛,下大力度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,讓危害公平公正、損害政府公信力的“蒼蠅”無處可藏。
  文/恣晗  (原標題:質監人員變“倒證黃牛”折射監管漏洞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h22fhnht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